傳統金融採納加密貨幣的浪潮:從試點項目到全面整合

  • 3分鐘
  • 發布於 Jul 6, 2025
  • 更新於 Nov 13, 2025

加密貨幣不再只是用於交易所、初創公司或DeFi協議——它正成為日常銀行業務的一部分。僅在最近幾週,來自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比利時和日本的傳統金融機構已推出加密貨幣服務,標誌著世界上一些最受信任的銀行掀起新一波採用浪潮。

 

從實驗到實施

多年來,「銀行採用加密貨幣」意味著試點計劃、封閉式測試版測試或實驗性託管服務——零售投資者無法接觸這些服務,頂多只能看到一些新聞標題。

這種情況正在迅速改變。

根據Ripple、CB Insights和英國CBT最近發佈的聯合報告,傳統金融機構自2020年以來已在區塊鏈倡議上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越來越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實際產品。

  • 阿聯酋Rakbank成為該地區首家允許零售客戶直接在其手機應用程式中進行加密貨幣交易的傳統銀行。
  • 南韓Woori銀行和Shinhan銀行已成立專門的穩定幣和數字錢包工作組,朝著大規模整合區塊鏈支付邁進。
  • 日本Minna Bank,該國首家100%數字銀行,正在探索Solana上的穩定幣應用於跨境結算。
  • 比利時KBC銀行計劃推出比特幣和以太坊零售交易,重點關注合規性和金融教育。

我們談論的不再是次要項目——我們談論的是核心產品。

 

為什麼銀行押注數字資產

一個因素是監管清晰度。在美國採用GENIUS法案等法律為銀行提供了與穩定幣和加密資產合作的更清晰框架。另一個因素:競爭壓力。隨著PayPal、Visa和Stripe等金融科技公司推出加密功能,銀行正迅速行動,直接在自己的平台上回應需求。

對客戶而言,好處是便利性。知名銀行簡化了加密貨幣的購買和使用,通過其作為傳統金融參與者的性質,幫助用戶克服現實世界採用的一個「痛苦」摩擦點:法幣出入金(on/off-ramp)。

這使得加密貨幣「原住民」和新手都比以往更容易開始——無論是在首選交易所交易比特幣,還是使用區塊鏈為支付和安全提供的速度和便利性。

 

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TradFi)之間日益明顯的融合

傳統銀行的這波採用浪潮可能標誌著加密貨幣走向主流道路上的轉捩點。隨著越來越多銀行整合基於區塊鏈的產品,客戶可以通過他們已經信任的平台流暢地接觸加密貨幣。

從杜拜的Rakbank到布魯塞爾的KBC,信息很明確:數字資產不再是實驗——它們正成為日常銀行業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