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不再只是交易所、初創公司或DeFi協議的專利——它正在成為日常銀行業務的一部分。僅在過去幾週內,來自阿聯酋、比利時和日本的傳統金融機構都推出了新的加密貨幣服務,這標誌著一些世界上最受信任的銀行正迎來新一波採用浪潮。
從實驗到執行
多年來,「銀行採用加密貨幣」意味著試點計劃、封閉測試版或實驗性託管服務——這些都是普通交易者無法接觸到的,頂多只能從新聞標題中了解。
這種情況正在快速改變。
根據Ripple、CB Insights和英國CBT的聯合報告,自2020年以來,傳統金融機構已在區塊鏈計劃上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並越來越專注於為客戶提供實際產品。
- 阿聯酋的Rakbank剛成為該地區第一家在其手機應用程式中直接啟用零售加密貨幣交易的傳統銀行。
- 南韓的友利銀行和新韓銀行已成立專門的穩定幣和錢包工作組,朝著基於區塊鏈支付的全面整合邁進。
- 日本的Minna Bank,該國首家完全數位銀行,正在探索基於Solana的穩定幣應用程式,用於跨境結算。
- 比利時的KBC銀行計劃推出零售比特幣和以太坊交易,重點關注合規性和教育。
這些不只是附帶項目——它們正在成為核心業務。
為什麼銀行全力投入數位資產
監管明確性是一個推動因素。美國《GENIUS法案》等立法的通過為金融機構使用穩定幣和加密資產提供了更清晰的框架。同時,競爭壓力是另一個因素。隨著PayPal、Visa和Stripe等金融科技公司推出加密貨幣功能,銀行正在迅速行動,在自己的平台上滿足客戶需求。
對客戶而言,好處在於便利性。受信任的銀行讓購買和使用加密貨幣變得更容易,並且由於它們長期建立的傳統金融性質,幫助用戶克服現實世界加密貨幣採用的持續痛點:法定貨幣的出入金。
這使得加密貨幣原生用戶和新手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開始使用,無論是在他們喜愛的交易所交易比特幣,還是利用區塊鏈在支付和安全方面提供的速度和便利。
加密貨幣與傳統金融日益融合
這波傳統金融採用浪潮可能標誌著加密貨幣主流化歷程的轉捩點。隨著更多銀行整合基於區塊鏈的產品,客戶通過他們已經信任的平台獲得無縫的加密貨幣存取。
從杜拜的Rakbank到布魯塞爾的KBC,訊息很明確:數位資產不再是實驗——它們正在成為日常銀行業務的一部分。
